一位年輕球王的故事
十幾、二十年前,說到打撞球,那可是「不良少年」的行徑,撞球館則被視為龍蛇雜處、惹事生非之地。現在呢,台灣主辦了五屆世界盃撞球錦標賽,拿到三屆冠軍盃,今年更產生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球王吳珈慶。
那些曾經和教官、少年隊捉迷藏,在污名化陰影下嶄露頭角的老將,眼看球王年齡越來越輕,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撞球運動,雖然難免感嘆「長江後浪推前浪」,但也應該感到欣慰,因為台灣已經成為撞球運動大國,撞球運動已在台灣開花茁壯了。
今天之前,除了撞球運動圈內人,鮮少有人知道吳珈慶這名字。現在,他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,因為他是繼楊清順之後另一位台灣撞球神童。雖一夕成名,但仔細探索吳珈慶的球王之路,可發現成功絕非僥倖。十六歲的青少年,才不過念高一,多半還渾渾噩噩的年齡,但吳珈慶卻有個要成為球王的目標,每天下課後就練球。除了練球,還是練球。
吳珈慶六歲開始接觸撞球,沒人知道他有沒有天分,將來是否成為球王。但可以肯定的,如果一手把他帶大的「魔法阿嬤」林初枝,當初不准他打球,那今天就不會有年輕球王的誕生。「魔法阿嬤」說,如果選擇打球,就要把球打好,選擇唸書,就要把書念好。其實,吳珈慶的功課並不差,但他很早就選擇自己人生的目標,並且他知道,要想當球王,就必須付出代價:減少玩樂的時間,也不可能當唸書高手。他立定目標,願意為撞球付出代價和努力。
在吳珈慶撞球封王這一天,正好第二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結束,眾多考生終於解脫,可以好好過個暑假。在這個超大型的競爭裡,有人考得好,有人考得不理想。有的人將來會念到博士、碩士,有的人可能平平凡凡過一生。然而人生是否只有一路過關斬將的考試、唸書這條路?當然不是!問題是,很多人在考試的重重壓力下,失去了夢想,即使有夢想,也不敢或不願付出代價去實現。
雖然社會的價值觀已逐漸轉變,但「萬般皆下品、唯有讀書高」的觀念仍然主導台灣社會。從陳詩欣和朱木炎的奧運金牌,到吳珈慶的撞球球王,為人父母者應該瞭解,幫孩子建立夢想,實現夢想,才是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!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我想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進而去實踐它,
應該是人生路上最值得期待的事吧!
祝福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路。
- Jul 18 Mon 2005 11:43
一位年輕球王的故事【2005/07/11 聯合晚報】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